關於泰拳:來自泰國的古老技法
泰拳這項歷史悠久的搏鬥技術到底有什麼魅力呢?它從何而來?泰拳和其他拳擊運動的差別在哪裡?為什麼泰拳是絕佳的健身減重方法?在本頁面我們將全面剖析泰拳的特色,讓大家也能領受到這項運動的神奇之處,以及了解一些關於泰拳的小知識。
泰拳的由來和演化
由於古代戰爭造成文物缺失破損,至今也沒人能確定泰拳的詳細起源,但據傳緬甸等國入侵時有許多武士利用高超的泰拳技術擊退敵軍,為實用性非常高的猛烈徒手搏鬥技術;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和歷史的推進,泰拳衍伸出包含古泰拳(有多種流派)表演泰拳(要遵守禮法)、擂台泰拳、健身泰拳等各式各樣用途/目標的類型,並且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,成為流行的健身運動和防身方法。
泰拳動作的組成
拳、肘、膝、腿(左右成對,即所謂的「八肢」)和步法是泰拳運動的關鍵,甚至有多種基本招式;在健身泰拳方面,不同部位的攻擊姿勢可以帶動不同的肌肉,在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下達成鍛鍊肌肉的效果,並不著重於展示特定招式。

拳法
拳法通常是泰拳初學者接觸的第一套動作,主要能帶動上半身和腰部的運動,並搭配正確的姿勢與步法。

肘法
手肘在防身時是破壞力特別高的武器,而運用在健身上時則可以鍛鍊腰腹力量,強化核心肌群。

膝法
膝法和肘法一樣在防身時殺傷力大,而通常健身時透過膝法的鍛鍊可以提升身體敏捷度和協調。

腳法
根據練習動作的不同,腿法訓練能夠有效鍛鍊包含腿部和臀部在內的下半身肌群,塑造理想的腿部臀部曲線。

步法
即便步法看起來只在搏擊時有意義,卻是所有動作的基礎,學好步法才能做出正確姿勢快速上手。

全身運動
能夠鍛鍊所有部位的泰拳可是非常有效的健身運動;只要持之以恆以正確方式健身,大家都可以打造健康的身軀。
Clinch是什麼?
這是一種極需技巧的近身泰拳格鬥技法(用手臂扣住對手的頸部,似近身纏抱),可以有效壓制對手的行動和重心並拉近距離,讓接下來的膝擊等攻擊更精準、傷害力更大。

泰拳減重:健身燃脂、提升身心健康
透過上一步的介紹,我們可以知道泰拳能鍛鍊全身大部分的肌群,但除此之外更是結合了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:發力連續擊打沙包對抗阻力時是有氧運動,空打訓練全身動作時則是無氧運動。健身泰拳雖然能搭配HIIT(間歇高強度運動)在短時間消耗大量熱量,但大家不可疏於訓練半途而廢,持續健身搭配生活飲食調整才能共同打造最棒的身體,讓自己更自信活力。

泰拳 v.s. 拳擊 v.s. 踢拳
或許您會好奇這麼多拳擊運動中,為什麼要選擇泰拳吧?尤其是拳擊(Boxing)和踢拳(Kickboxing)等似乎都是熱門的健身防身運動;若是您有類似的疑惑,我們將為您整理各項運動的特點,讓您知道為什麼泰拳是最合適的選擇。

泰拳
- 重點運動部位:全身
- 防身效果:進戰擊退效果顯著
- 缺點:體能消耗大(對於健身是優點)

拳擊
- 重點運動部位:上半身為主
- 防身效果:速度能形成優勢,但面對腿或肘部攻擊較吃力
- 缺點:下半身鍛鍊少

踢拳
- 重點運動部位:全身(有無肘部各流派不同)
- 防身效果:介於泰拳和拳擊之間
- 優缺點:流派複雜無系統、節奏比泰拳快


泰拳裝備
泰拳是一項傷害力較高的運動,即便您沒有要成為選手,還是得了解保護措施才不會在健身時受傷;通常進行健身泰拳時只有拳套和手綁帶等裝備是必要的,但是隨著訓練難度上升或是訓練目標改變,您可能會需要其他護具的幫助。

拳套
拳套當然是不可或缺的裝備,市面上的拳套多以填充物重量(單位OZ)作為區分尺寸的基準,選擇時也以合不合手為優先考量。

手綁帶
手綁帶通常透氣吸汗,正確纏繞後第一可以保護關節/手腕和固定拳頭,第二可以防止外面的拳套值與肌膚摩擦導致破皮。

身上穿什麼?
健身時穿著適合運動的短袖/無袖排汗衫與短褲即可(本教室禁止赤裸上身);比賽才需要特別穿泰拳褲或穿著規定顏色的裝備或服裝)。

腳上穿什麼?
泰拳因為是赤腳訓練,不需要穿鞋子或襪子(其他如護踝等護具請參照下半身裝備)。

護齒
通常在正式比賽和對打時才會配戴,在頭部易受傷的搏擊運動中能有效保護牙齒和口腔(通常上排才有)。

護頭
通常比賽時為強制裝備,由於比賽規則允許攻擊頭部,因此戶頭相當重要,但健身鍛鍊就不強制使用了。

女性護胸
護胸大部分正式比賽和青年以下比賽會強制教球/強烈建議要求女性選手配戴,外觀看起來像運動內衣。

護踝
可在沙包踢擊時吸收衝擊力,並一定程度防止扭傷,也可以在輕微受傷/皮肉挫傷時保護傷處以免二次傷害。

護襠
比賽時男女通常強制佩戴、保護鼠蹊部的護具,男性護襠通常為金屬材質,女性則為發泡或塑膠材質。

護腳脛和護肘
與他人對打時保護自己與防止他人因自己攻擊而受傷的護具,比賽時通常都會強制配戴。


傳統的泰拳是什麼樣子?
當您透過健身對泰拳產生興趣,也許會想要深入了解泰拳的世界或了解傳統泰拳比賽的進行,於是我們追加整理傳統泰拳競技的特色,希望能讓您發現更多泰拳的魅力。
- 配樂:以爪哇笛、印度式雙面鼓、鑔(鈸)和鑼(鑼)演奏
- 護身符:更有兩種繩結,有綁頭上的「蒙坤」(มงคล,比賽開始前脫去)和手臂之「巴加」(ประเจียด,根據等級分顏色)
- 拜師禮儀:在擂台比賽開始前,選手會在伴奏下表演「拜師拳舞」,祈求平安與表達敬意










